卫鞅虽死,精神永存。而有些人活着,却如同行尸走肉!这就是历史的残酷真相。——电视剧《大秦帝国》中的经典台词
这位被称为卫鞅或商鞅的历史人物,最广为人知的成就是推行商鞅变法。在秦孝公统治时期,他得以施展毕生所学,为秦国日后的强盛打下了坚实基础。然而当秦惠文王继位后,却对商鞅痛下杀手,这究竟是为何?一切都要从他推行的改革说起。
时间回溯到公元前362年,秦献公去世,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。当时战国七雄格局初定,秦国却处于弱势地位,经常遭受其他诸侯国的欺凌而无力反抗。遥想当年,秦国也曾辉煌一时——春秋时期,秦穆公称霸西戎,位列春秋五霸之一。
胸怀壮志的秦孝公决心重振先祖荣光,洗刷秦国屈辱。他颁布了著名的求贤令,广招天下英才。来自卫国的商鞅被这份诚意打动,认为遇到了百年难遇的明君,便带着治国宝典《法经》前往秦国。
展开剩余58%起初,商鞅用帝王之道、仁义之策游说秦孝公,却让君主昏昏欲睡。当他转而讲述富国强兵的霸道之术时,秦孝公顿时精神大振。经过深入交流,秦孝公对商鞅的治国理念豁然开朗,立即将其留在身边重用。
在商鞅的建议下,秦孝公于前359年果断颁布《垦草令》,取得显著成效。次年秦军大败韩国,随后又与楚国联姻。喜讯连连的秦孝公在前356年任命商鞅为左庶长,开始第一次变法: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、设立军功爵位体系、制定秦律等。
前354年,秦孝公与魏惠王在杜平会盟。在妥善处理太子违法事件后,秦国推行第二次变法:实行郡县制、统一度量衡、颁布分户令等改革。这些措施使秦国国力日盛,百姓生活改善,寒门士子也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。
曾经轻视秦国的诸侯们纷纷转变态度,遣使携厚礼前来朝贺。秦国重振雄风,成为西方霸主。据《战国策》记载,秦孝公甚至有意传位于商鞅,但被婉拒。临终前,他将王位传给了儿子秦惠文王。
新君即位后立即对商鞅发难。原来在变法过程中,商鞅坚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原则,严惩了包括太子老师公子虔在内的权贵。怀恨在心的公子虔趁机诬告商鞅谋反,本就心存芥蒂的秦惠文王借机将其处死。虽然商鞅遇害,但他创立的制度得以延续,最终助力秦国完成统一大业。
发布于:天津市淘配网app下载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